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381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这样的判断,让他接二连三做出急功近利的行为。    这样的判断,也让王家人觉得,这件事还有机会辩解——可周奶奶不想听王家人的辩解,周老爷子认为王广平的德行不适合现在的工作,哪里需要和王广平本人知会,周老爷子直接就向上反映了。    老同志提出的意见上头很重视,当然也不可能周老爷子说什么就是什么,还是找高教司一把手了解下情况的。    好家伙,司长有一肚子牢骚无处发泄,把王广平同志卖了个干干净净。    一把手说话还不算,还要问一下王广平的同僚。    唐副司长吞吞吐吐的,“广平同志很有冲劲。”    有冲劲是个什么评价?    做教育工作,需要的不是有冲劲,是耐心细致,是成熟稳当啊!    第648章 一纸调令(2更)    教育需要改革派。    改革是经过多次讨论,慎重决定,慢慢试点的。    更多时候,教育需要的是“稳”。    就比如说“高考”,77年恢复高考后,要把英语加入到高考科目中,教育部也用了几年时间慢慢来加重英语的分量。开始是一些特殊专业需要英语成绩,然后是英语分数只按照30%,直到去年,英语才以百分制完全算入高考成绩。    这样的决定,绝对是教育部慎重研讨过的。    那77年恢复高考,78年就说要考英语,有多少人会?    总得给学生们一个过渡的时间,让学生们学习累积,慢慢的改革,不会伤筋动骨。    高教司的工作也很重要,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,基础教育很重要,高校的教育更是不容含糊。王广平在高教司搞得恶评一片,当初替他奔走,让他从农场返城复职的人也面上无光。    老同志的判断是很准的,王广平不适合高教司的工作。    上头一了解情况,一把手就知道王广平要凉。    王广平现在是彻底没事可做,机关单位不能开除人,有的是办法收拾人。领导加胆子是看得起你,最怕的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彻底无视你。    分派的工作轮不到你,别人忙的飞起来,只有你一个人闲的蛋疼。    王广平还发现唐副司长经常冲他笑,莫名其妙的,司里把王广平给孤立了。就连之前给王广平通风报信的小高,也察觉到不对劲。要想拍领导马屁,也要瞅清楚形势啊,王司长这办公司从早冷到晚,没一个人找王司长汇报工作,他再傻乎乎往前冲,是不是太二百五了?    “詹科,詹科您指点下迷津……”    小高不知道王司长是犯了什么事儿,担惊受怕的。    詹爱群呵呵笑,“小高,你怕什么,你又没做什么缺德事。”    连主动给王广平沏茶续水的人都没了,王司长口干舌燥,不得不端着茶杯走出办公室找水瓶。刚拉开门就听见詹爱群说的话,小高也瞧见了王司长,他还在犹豫自己是不是该坚持雪中送炭,詹科已经冷哼一声扭头就走。    这么不给王司长面子?    小高将肩膀缩成一团,蹑手蹑脚也跑了。    王广平端着茶杯站在门口发了半天呆。    司里的气氛如此不正常,王广平知道情况不客观了。可一把手忙的飞起,根本没给王广平单独汇报工作的机会。好像高教司每个人都特别忙,高校考试周来临,司里要搞一个调研。唯一不忙的只有王广平,他回家的脚步特别沉重。    “让建华叫夏子毓回来吃饭。”    王广平终于拉下了脸面。    冉淑玉立刻明白,情况很不好了,现在需要夏子毓出面顶缸了。    王建华回家时却是一个人。    “夏子毓呢?”    “子毓身体不舒服,考试压力也大,她病的很严重,昨天都发烧到了38.5,哪里还有精神来吃饭!”    王建华知道夏子毓为什么压力大。    之前挨了处分,夏子毓身边的人都疏远她,她怎么集中精神到学业上?一到期末考试,夏子毓可不就紧张么。、    偏偏这边,又有夏晓兰拿了英语竞赛特奖的刺激,双重压力下,夏子毓就病倒了。    家里的困境需要夏子毓出面,那些话在王建华肚子里滚来滚去,看着夏子毓高烧到通红的脸,王建华没能说出口!    “她是不是知道了,故意说生病,不想和咱家扯上关系?”    冉淑玉疑神疑鬼:“建华,你看妈妈不是不接受她,你说她干得这几件事,哪一次办好了?要想当我们王家的媳妇,又不知道主动替家里分忧,也不想想你爸爸舍下脸皮去对付个女学生,是因为谁的缘故……要不是夏子毓,你爸认识夏晓兰是谁?夏晓兰和咱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!”    王建华被冉淑玉说的抬不起头。    他倒是忘了背叛“夏晓兰”自己也有份,要不是因为他和夏子毓在一起,王家实在没必要去对付夏晓兰。    王建华把自己的错误缩小,把夏子毓的那份错误放大,自己心里也不舒服。    难道子毓真是察觉到了什么,在装病?    不,一定是他多想了,子毓对他的心意最是真诚,只有夏晓兰那样心机深沉的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