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分段阅读_第 44 章  (第1/1页)
    不会写繁体字。    笔画简单的简体字就很方便,适合底层人民去学。    古代读书的门槛高,除了文房四宝要价高以外,还有就是束脩,古人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,师傅老了,弟子还要给他养老。    读书的成本也太高了。    得知东家要教他们认字,众人都不太能理解。    “认什么字呀?”    “我就没见过农户认字的。”    “就是,我们祖祖辈辈都不认字,不也活过来了吗?”    也有人不耐烦:“你有这话去跟东家说。”    “你怎么不去?”    “我为什么要去?”    “那我也不去。”    林渊教认字,是用烧成碳的木棍在墙上写画,教的也简单:“这是口字,是嘴巴的形状。”    这个简单。    “就一个圈嘛!这多方便!”    “哎,我也识字了?”    “我记住了,我肯定会写!”    林渊又教:“这是“人”,没有脑袋和胳膊,就两条腿。”    因为林渊教的都是非常简单的文字,容易记忆,倒给了他们不少信心,只要觉得认字不难,他们的抵触心理就会少一些,林渊也没想教他们认多少字,能认三百字,满足日常用语就可以了。    当年国内扫盲活动,认识五百字以下的是文盲,认识五百字以上,一千五百字以下的是半文盲。    扫盲是不可能了,林渊觉得自己没那么大的能耐。    不过这些人里面确实有认字快的,果然识字也需要天赋。    天气逐渐热了起来,山林中也有野兽开始活动,刀哥每天带着一小队的人去置陷阱,经常都有收获,收获最大的时候猎到了一头野山羊,和一只小鹿,当天就宰了,天气热不能放,内脏当天就全都吃了,一般肉做成了熏肉,另一半拿去煮了大杂烩。    捕鱼的每天都能捕十多条鱼,这些鱼倒是没存过,基本是当天捕当天吃,就是小了些,刺也多,林渊卡了四次以后就放弃了吃鱼,只喝鱼汤。    “也不知道坞城现在怎么样了。”林渊忽然说起来。    姜桂在一旁编草鞋和竹篮,他手脚很利索,学起来也快,现在已经能自己编了,他抬头没什么表情地说:“我走的时候,坞城起了一把火,该烧的估计都烧了。”    那种时候可没人去救火,不是逃命就是劫掠。    “估计已经是座死城了。”姜桂编完一只草鞋,“就算还有人,也肯定躲着。”    “但也坚持不了多久,城里可没粮。”    林渊小声说:“姜哥,我想明年开春回坞城去。”    姜桂吓了一跳:“去那做甚!”    林渊:“好歹有城墙,城里也有良田。”    姜桂翻了个白眼:“那城墙要管用,还能有流民冲进去?”    林渊叹息道:“城墙也能修嘛。”    姜桂可不这么觉得:“修城墙要丁,如今哪里还有丁?就是女人和孩子都去,人也不够。”    林渊:“还有那么多流民。“    姜桂叹了口气:“我知道你可怜他们,但是流民不好教化,他们是不能讲道理的。”    林渊也叹气。    姜桂把一双草鞋放到一边,冲林渊说:“四弟,有一个法子。”    林渊:“什么法子?”    “反正你也只是要城墙,我们就在这儿弄也成。”姜桂一脸真诚的说。    林渊一拍巴掌:“姜哥,有道理,我得想想。”    等林渊走了,姜桂才摸着下巴。    姜桂默默地想:“傻弟弟,你去坞城修城墙没人,难道在这儿修就有人了?”    现在可买不到青砖,要是挖石头来垒,就靠这点人,垒到百年后去?    第24章 024    修筑城墙可不简单,要砖和水泥,现在买不到青砖,水泥就更别提了,现在修房子,大多是用的黄泥混合物,这种东西不牢固,也就是个面子工程,搭起来好看而已。    林渊一个文科生,实在不知道土水泥的配方,就算他知道,又去哪里找原料呢?    这荒郊野外的,石膏都没有。    他在这边长吁短叹,杨子安正好路过,也坐到田坎上,杨子安跟刀哥他们不同,他是认字的,虽然没读过圣贤书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